【岂无白衣与子同袍全文】“岂无白衣与子同袍”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原文为: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这句诗表达了在国家危难之时,将士们团结一致、共赴国难的精神。虽然没有华丽的战衣,但彼此之间情同手足,共同面对敌人。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古代战争中的兄弟情谊,也象征着一种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
一、
《诗经·秦风·无衣》是《诗经》中的一篇,属于“秦风”部分,反映了秦地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精神和团结意志。全诗通过简单的语言,展现了战士们在面对强敌时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诗句“岂无白衣与子同袍”是其中的经典名句,意为:“难道没有粗布衣服与你共穿?”这里“白衣”指普通的布衣,象征简朴的生活;“同袍”则表示共用一件战袍,寓意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整句表达的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即使没有华丽的战甲,也要与同伴并肩作战。
二、关键信息整理表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诗经·秦风·无衣》 |
| 作者 | 不详(周代民间诗歌) |
| 主题 | 战争、团结、家国情怀 |
| 名句 | “岂无白衣与子同袍” |
| 字面意思 | 难道没有粗布衣服与你共穿? |
| 引申意义 | 表达战友之间的情谊与共同抗敌的决心 |
| 文化影响 | 成为后世表现团结精神的常用语 |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形容团队合作、共克时艰的情景 |
三、结语
“岂无白衣与子同袍”不仅是古代战争精神的写照,更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化符号。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支持尤为重要。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始终值得传承和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