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闻之若此的求是什么意思】一、
“求闻之若此”的出处是《韩非子·五蠹》,原文为:“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旅责之弗为变,夫是之谓‘求闻之若此’。”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品行不端的孩子,即使父母责骂、乡亲指责、老师训斥,他也不改正,这就叫做“求闻之若此”。
其中,“求”字在此处的意思是“追求、寻求”,但结合上下文来看,这里的“求”并非正面的“追求”,而是带有贬义,指“故意招惹名声”或“自找麻烦”。也就是说,这个人明明行为不当,却仍然希望通过被批评来获得关注或名声。
因此,“求闻之若此”的“求”字,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故意寻求名声”或“自取其辱”。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词性 | 备注 |
| 求 | 追求、寻求 | 《韩非子·五蠹》 | 表示一种主动的行为 | 动词 | 在本句中带贬义,指“故意寻求名声” |
| 闻 | 名声、声望 | 同上 | 表示被他人知晓的声誉 | 名词 | 与“求”搭配,形成“求闻” |
| 若此 | 像这样 | 同上 | 表示程度或状态 | 代词+副词 | 强调行为的结果 |
三、结语
“求闻之若此”中的“求”字,虽然表面是“追求”的意思,但在具体语境中,它更偏向于“自讨苦吃”或“刻意寻求名声”的含义。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古代对那些明知错误仍不改正之人的一种讽刺和批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古文中许多字词的意义往往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准确把握,不能仅凭字面意思断定其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