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一年级期中考试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数学活动课上,小明用手抓了一把蚕豆,数了数有15粒,他又抓了一把黄豆,可能是多少粒?选项有3个:12粒、20粒、60粒。面对这样一道很“生活”的题,学生却束手无策,选什么答案的都有。在我们把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太小、缺乏生活经验以致不知道蚕豆和黄豆的大小作为借口来推卸责任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问题就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的数学活动课上,只不过我们对它“视而不见”罢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教材的编排也偏重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发现,让学生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因而,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安排了活动课的内容,便于学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数学活动课具有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实施灵活、学生主动参与等特点,在选取和编拟内容时,注重了趣味性、思考性、实践性的结合,通过与生活实际较密切的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能较好地拓宽学生的思维。数学活动课虽然有着诸多的好处,但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起来却存在着很多困难,现以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中部分活动课内容,简单分析小学数学活动课开展困难的原因。

一、学生人数多,场地有限,教学组织难度大

案例一: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物体》之《有趣的拼搭》

《有趣的拼搭》一课教学共分为五个部分:摸一摸、滚一滚、堆一堆、搭一搭、数一数。

预设过程:

活动前将班级分为8个小组,学生每人自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物体各一件。

“摸一摸”活动中,请每组的组长拿出装好各种物体袋子,每个同学都来摸一摸,可以先摸出物体,再说出名称,也可以先报名称,再摸出物体。

“滚一滚”活动中,先请每组学生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搭好的斜面的顶端,听到老师发出“开始”的口令后,让它们自由滚或滑下,再讨论交流哪种物体滚得快。

“堆一堆”活动中,请同组的4个同学分别拿出6个长方体、6个正方体、6个圆柱、6个球,把它们分别堆起来,其他学生协助,再讨论交流哪些形状的物体好堆。

“搭一搭”活动中,请每组学生先集体讨论,然后大家动手,用带来的物体搭成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作品。

“数一数”活动中, 请学生数一数自己搭的作品中每种物体各用了多少个,再呈现教材上的几种几何图形,要求学生看图说说搭出的图形像什么,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并数一数各种形状的物体各有多少个。

实际过程:

“摸一摸”活动中,出示装有四种物体的袋子,指名上台摸一摸,并说说摸出的是什么物体。

“滚一滚”活动中,教师将准备好的四种物体分别给四名学生,同时放在讲台上的斜面上,教师说开始,四名学生将物体自由滚下,其他学生坐在座位上观看,再交流讨论。

“堆一堆” 、“搭一搭”、 “数一数”活动均由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并指名协助参与。

问题原因:

在大班化的教学环境下,数学活动受到学生人数和场地的限制。一个班60多名学生挤在十余平方的教室里,没有足够的空间开展活动。大班化教学使用最多的方式就是小组合作,但由于小组数量也比较多,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小组,教学效果不佳。另外,活动课摆脱了数学课枯燥的外衣,让学生主动参与,因此学生积极性很高,许多学生“得意忘形”,造成活动课堂的吵闹,影响正常教学,教师控制起来难度较大。

二、教具缺乏,学具准备不理想

案例二: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之《小小商店》

《小小商店》一课要求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购物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人民币的简单换算。

预设过程:

课前要求学生每人带2-3件商品(家里的玩具、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等),并通过向家人询问或去超市实际调查的方式获取这些商品的大约价格,制作出价格标签,准备适量人民币(可以是真的人民币,也可以是模拟人民币的学具卡片)。教师准备课本货架上的物品及各种面值人民币。

活动时,教师出示课本货架上地球仪、字典、三角板、书包、文具盒、布娃娃、大熊猫,学生根据要求购买相应物品并思考问题,再请学生只用50元钱购买物品,看谁买得多。在自主购物阶段,将学生分为四组,成为四个小商铺,学生将自带的商品有序地摆放在课桌上,贴好标签,选定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他学生扮演顾客,学生自主选择商品,付钱、找钱,在活动过程中,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

实际过程:

由于课本中货架上物品准备齐全比较困难,课堂上只能出示教学挂图,学生通过计算解决问题。在自主购物阶段,学生自带的小商品琳琅满目,但人民币准备情况非常不好,大部分学生只带了常见的5角、1元、5元等小额人民币,换币过程单调且无味,只能将付钱方式写在练习本上再交流。

问题原因:

开展活动课,教师需要准备很多教具以配合教学,这样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有时还需要学生准备相应的学具,这样也给学生家庭增加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负担,许多活动正是因为教具、学具的不足而导致“流产”。

三、学习时间紧,教师认识错误

案例三: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认数》之《我们认识的数》

《我们认识的数》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活动课,共分为三个部分来教学:说一说、猜一猜、数一数。

预设过程:

“说一说”活动中,先用课本中四位小朋友的话来抛砖引玉,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用学过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和家人的年龄,并讨论思考课本中的问题。

“猜一猜”活动中,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组准备蚕豆、花生、黄豆若干,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感受蚕豆、花生和黄豆的大小,并根据一把蚕豆的粒数去估计一把花生和一把黄豆的粒数,再数一数实际的粒数加以验证,来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增强数感。

“数一数”活动中,将学生的视线转移到现实生活——校园,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中通过数物体的个数、走一段路数步数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实际过程:

“说一说”活动基本按预设过程进行。

“猜一猜”活动,由教师和部分学生演示,其他学生观看。由于蚕豆不太方便找,仅准备了花生、黄豆和绿豆若干,指名到讲台上来抓物品、估计、猜测、验证。至于蚕豆的大小,教师直接告知学生,再与其他物品大小进行比较,学生对蚕豆的大小印象并不太深刻。

“数一数”活动则简单带过,阅读课本后数一数教室里课桌椅的张数及班级人数。

问题原因:

许多教师认为数学活动课可有可无,它只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不上并不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产生影响。加之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许多教师选择将活动课作为阅读课来处理,看一看、读一读即可,个别教师更是直接将活动课忽略或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自行处理。

结束语:

在日常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把几乎全部的精力集中于考试大纲要求的部分,数学活动课被冲淡或忽略的现象屡见不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现状,教育机构和教育者要积极行动起来,倡导小班化教学,让教师更大程度地关注学生的智力和情感的发展,学校要为教师教具的准备提供更好的服务,还要经常组织教师培训学习,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总之,怎样让数学活动课回到正常的教学轨道,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竭力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