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论辩的原文与翻译
您好,今天柳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曹论辩的原文与翻译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曹刿论战《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2、题目是后人所加。
3、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4、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5、目录文章原文文章注释文章译文文题解说主题归纳解读背景相关成语作者简介文言知识三行对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段意关于《左传》鲁国能以弱治强的原因研讨与练习相关背景鲁庄公评价曹刿评价文章原文文章注释文章译文文题解说主题归纳解读背景相关成语作者简介文言知识 三行对译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段意关于《左传》鲁国能以弱治强的原因研讨与练习相关背景 鲁庄公评价 曹刿评价展开编辑本段文章原文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6、曹刿(guì)请见。
7、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
8、”乃入见。
9、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
10、”对曰:“小惠未徧(有的版本为“遍”)(biàn),民弗从也。
11、”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
12、”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13、”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5、” 公与之乘。
16、战于长勺(sháo)。
17、公将鼓之。
18、刿曰:“未可。
19、”齐人三鼓。
20、刿曰:“可矣。
21、”齐师败绩。
22、公将驰之。
23、刿曰:“未可。
24、”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曰:“可矣。
25、”遂逐齐师。
26、 既克,公问其故。
27、对曰:“夫(fú)战,勇气也。
2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9、彼竭我盈,故克之。
30、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32、”编辑本段文章注释 【 1】《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33、 又名《左氏春秋》 注: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34、春秋左丘明所编写,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35、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sháo),故又称“长勺之战”。
36、 【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7、 【 3】齐师:齐国的军队。
38、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39、师:军队。
40、 【 4】伐(fá):讨伐,攻打。
41、 【 5】我:《左传》根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42、 【 6】公:指鲁庄公,鲁庄君主。
43、公元前693年至662年在位。
44、 【 7】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45、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46、 【 8】肉食者:吃肉的人。
47、指当权者。
48、 【 9】间(jiàn):参与。
49、 【10】鄙:浅陋,无知,这里指目光短浅。
50、 【11】乃:副词,于是,就。
51、见:拜见。
52、 【12】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53、 【13】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54、安,有“养”的意思。
55、弗,不。
56、 专,独自专有。
57、 【14】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58、人:这里指皇公贵族和大臣们或身边的人。
59、 【15】对:回答。
60、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61、 【16】徧(biàn):同“遍”,遍及,普遍。
62、 【17】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63、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64、玉帛,玉和丝织品。
65、 【18】加:虚报夸大,虚夸。
66、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67、 【19】必以信:一定凭借实情(向神禀报)。
68、信,实情,信实。
69、 【20】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保佑。
70、孚,信任。
71、信,信用 【21】福:赐福,保佑。
72、 【22】狱: 诉讼案件。
73、 【23】察:弄清楚,明察。
74、 【24】虽:①即使。
75、 【25】情:(以)实情判断。
76、 【26】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77、忠:尽力做分内的事。
78、属,一类。
79、 【27】可以一战:即“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80、 【28】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81、则,连词,就。
82、 【29】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
83、之,他,代词,代指曹刿。
84、 【30】于:在。
85、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东。
86、 【31】鼓:击鼓进军。
87、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
88、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89、 【32】败绩:大败。
90、 【33】驰:驱车(追赶)。
91、 【34】辙(zhé):车轮碾出的痕迹。
92、 【35】未可:还不可以。
93、 【36】登轼而望之:①登上车前的横木。
94、轼: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供扶手用。
95、而:表承接。
96、 ②另一种解释为登上车子,扶着车前的横木。
97、轼:名词活用为动词,扶着车前的横木。
98、(此时断句为:登/轼而望之)。
99、 【37】遂逐:就追赶。
100、逐,追赶、追击。
101、 【38】既克:已经战胜。
102、既,已经。
103、 克,战胜。
104、 【39】故:原因,缘故。
105、 【40】夫(fú)战,勇气也:作战,靠的是勇气。
106、“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可不译。
107、下文“夫大国”同。
108、 【41】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勇气。
109、作,振作。
110、鼓,击鼓。
111、 【42】再:第二次。
112、 【43】竭:(士气)枯竭。
113、 【44】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14、 【45】伏:埋伏。
115、 【46】靡(mǐ):倒下。
116、 【47】测:估计,推测。
117、 【48】衰:弱编辑本段文章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118、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119、他的乡亲们说:“当权者自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
120、”于是进宫廷去见鲁庄公。
121、(曹刿)问:“(您)凭借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人。
122、”(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可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123、”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要对神说实话。
124、”(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125、”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能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126、”(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对百姓)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127、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了。
128、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129、”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130、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131、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132、”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133、”齐军大败。
134、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
135、”(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136、”于是追击齐军。
137、 胜利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
138、曹刿说:“作战,是要靠勇气的。
139、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
140、他们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打仗胜了他们。
141、那些(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车轮的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142、”编辑本段文题解说 “曹刿论。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