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立千仞的基础意思是什么】“壁立千仞”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山势高耸、陡峭,也比喻人的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这个成语在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壁立千仞”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其字面意义、引申义以及使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基础意思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壁立千仞 |
字面意思 | “壁”指山崖或石壁;“立”是直立;“千仞”是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七尺,千仞即极高。整体意思是:山崖笔直高耸,高达千仞。 |
引申义 | 形容人意志坚定、不屈不挠;也可比喻环境险峻、处境艰难。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写自然景观,或形容人的坚强性格、坚定信念。 |
出处 | 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后经文人引用发展为常用成语。 |
二、拓展解释
“壁立千仞”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描述,它还承载着深刻的哲理意味。在古代文人眼中,山峰的高耸象征着道德的高度和精神的坚韧。因此,这个成语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像高山一样坚定不移,勇往直前。
此外,在现代语境中,“壁立千仞”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局面或挑战的严峻性,比如事业上的压力、人生的考验等,强调一种迎难而上的态度。
三、常见误用与正确用法对比
错误用法 | 正确用法 |
“他面对困难时表现得非常软弱,真是壁立千仞。” | “他面对困难时毫不退缩,真有壁立千仞的气概。” |
“这座山壁立千仞,让人望而生畏。” | “这座山壁立千仞,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
四、结语
“壁立千仞”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坚韧与毅力的重要象征。无论是用于描写自然风光,还是表达个人志向,它都能传达出一种坚定、不屈的精神力量。
通过了解它的字面意义和引申内涵,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使其在语言表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