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矍铄的意思】“矍铄”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人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的状态,尤其多用于形容老年人依然充满活力、神采奕奕的样子。这个词语在文学作品和日常表达中都较为常见,带有褒义色彩。
一、
“矍铄”源自古代汉语,原意是指眼睛明亮、精神焕发。现代用法中,多用来形容年长者依然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它不仅是一种外在表现,也反映了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状态。
该词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文学色彩。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搭配不当。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矍铄 |
拼音 | jué shuò |
注音 | ㄐㄩㄝˊ ㄕㄨㄛˋ |
释义 | 形容人精神饱满、容光焕发,尤指老年人仍显年轻有活力 |
出处 |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比洁也。……吉为人,廉靖少欲,好学,能诵书,口不言人过,家无余财,衣食粗粝,然性宽博,不以己之善,而责人之不足。其子曰:‘吾父虽老,犹矍铄。’”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年长者精神状态良好 |
近义词 | 精神焕发、神采奕奕、容光焕发 |
反义词 | 衰弱、萎靡、无精打采 |
例句 | 老张虽然年近古稀,但依旧矍铄,精神头儿十足。 |
三、使用建议
在实际写作或口语中,“矍铄”可以用于赞美他人,尤其是对年长者的积极状态给予肯定。例如:
-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依然矍铄,让人佩服。”
- “这位老人的精神状态真是矍铄,完全不像七十多岁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矍铄”多用于正面评价,不宜用于负面语境,以免造成误解。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矍铄”的含义及其使用方式,有助于在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得体地运用这一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