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的负什么意思】“负荆请罪”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成语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与文臣蔺相如之间的故事。廉颇因不满蔺相如地位高于自己,多次想羞辱他,但蔺相如以国家大义为重,一再避让。最终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背着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请罪,表示认错和悔过。
其中,“负”是这个成语中的关键字之一,理解它的含义对于掌握整个成语的意义至关重要。
一、
“负荆请罪”中的“负”字,意思是“背负”或“扛着”。在这里,它形象地描述了廉颇主动背起荆条,向蔺相如认错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表现出廉颇的谦逊与勇气,也体现了他对他人尊重的态度。
从语义上看,“负”在古汉语中常有“背负、承担”的意思,例如“负重”、“负担”等。在“负荆请罪”中,“负”既是一种动作,也是一种态度的表达,即主动承担责任、承认错误。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成语 | 负荆请罪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含义 | 廉颇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表示认错和悔过 |
“负”的意思 | 背负、扛着 |
用法 | 形容人主动承认错误、请求原谅 |
用法举例 | 他终于负荆请罪,赢得了大家的谅解。 |
三、拓展说明
“负荆请罪”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强调了知错就改、勇于担当的精神,至今仍被广泛用于形容人在犯错后诚恳认错的态度。而“负”字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整个成语更加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
通过了解“负”的含义,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成语本身,还能体会到古人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