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诟訿的解释是什么】“诟訿”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它由“诟”和“訿”两个字组成,整体意为“辱骂、责骂”。在古代汉语中,“诟”表示侮辱、责骂;“訿”也有类似含义,常与“诟”连用,形成一个复合词,表达强烈的贬斥或责难之意。
以下是对“诟訿”的详细解释:
一、词语解析
字 | 拼音 | 含义 | 说明 |
诟 | gòu | 侮辱、责骂 | 常用于形容对人的不敬或贬低行为 |
訿 | zī | 责骂、辱骂 | 多见于古文,与“诟”连用时更显贬义 |
二、词语释义
- 基本含义:诟訿是指对他人进行言语上的侮辱或责骂,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 使用语境:多见于古代文献、诗词或文学作品中,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 情感色彩:负面,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通常用于描述对他人的不尊重或攻击性言辞。
三、出处与例句
1. 出处:
“诟訿”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战国策》等先秦文献中,用于描述对人进行言语上的羞辱。
2. 例句:
- 《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人伐秦,秦人败之,国人皆讴歌以讥其君,曰:‘诟訿其君,不如早归。’”
——这里“诟訿”表示百姓对国君的不满和责骂。
- 在古诗文中,“诟訿”也常用来形容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或对权贵的讽刺。
四、总结
“诟訿”是一个古雅而带有强烈贬义的词语,主要用于描述对他人进行言语上的侮辱或责骂。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阅读古文或研究古代文化时,了解这一词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时的语言风格和思想表达。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诟訿 |
拼音 | gòu zī |
含义 | 责骂、侮辱 |
出处 | 《左传》《战国策》等 |
使用场景 | 古文、文学作品 |
情感色彩 | 负面 |
现代使用频率 | 极少 |
如需进一步探讨古汉语中的其他生僻词,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