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君入瓮主人公】“请君入瓮”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唐代的典故,常用来比喻用对方的方法来对付对方,或让对方自己陷入自己设下的圈套中。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也常出现在文学、影视作品中,成为一种智慧与策略的象征。
成语背景总结
“请君入瓮”最早出自《资治通鉴·唐纪》,讲述的是唐朝时期,酷吏周兴与来俊臣之间的故事。来俊臣因办案手段狠辣,受到皇帝的信任,但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一次,有人告发周兴谋反,来俊臣奉命审讯他。在审讯过程中,来俊臣故意问周兴:“如果一个人犯了罪,应该如何让他招供?”周兴回答:“可以用大瓮烧热,让犯人站在里面,自然会招供。”来俊臣听后说:“那我现在就请你进瓮!”于是将周兴关进大瓮中,逼其认罪。最终,周兴不得不低头认罪。
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智慧,也成为了“请君入瓮”这一成语的来源。
请君入瓮主人公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请君入瓮 |
出处 | 《资治通鉴·唐纪》 |
主人公 | 来俊臣、周兴 |
故事背景 | 唐朝时期,酷吏周兴被指控谋反,由来俊臣审讯 |
成语含义 | 用对方的方法对付对方;让对方陷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形容“以牙还牙”、“自食其果”等情境 |
文化意义 | 展现了古代司法中的智慧与策略,具有警示和教育意义 |
通过这个成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社会中对正义与权谋的思考,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善用智慧,避免落入自己设下的陷阱。在现代生活中,“请君入瓮”不仅是对策略的肯定,也是一种对公平与智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