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观原文及译文】“白骨观”是佛教修行中的一种观想方法,主要应用于禅修和内观实践,目的是通过观想身体的腐烂与骸骨,达到破除对色身的执着、净化心念、提升修行境界的目的。以下为《白骨观》的原文及简要译文,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
一、原文(节选)
《白骨观》出自《大智度论》及《摩诃止观》等经典,其内容多为佛门修行者用于观想之用。以下是部分原文摘录:
> “观身不净,常为苦本;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 “若见身中,诸虫食肉,血肉腐烂,唯余白骨,如雪山相似。”
> “于白骨中,生清净心,不贪不着,远离烦恼。”
二、译文(简释)
- “观身不净,常为苦本”:观察身体的不净本质,这是痛苦的根本来源。
- “观受是苦”:感受皆为苦,人生多苦。
- “观心无常”:心念不断变化,没有恒常性。
- “观法无我”:一切现象皆无自性,非我所有。
- “若见身中,诸虫食肉,血肉腐烂,唯余白骨,如雪山相似”:想象自己身体被虫吃尽,只剩下洁白的骨头,如同雪山般纯净。
- “于白骨中,生清净心,不贪不着,远离烦恼”:在观想白骨时,生起清净之心,不贪恋、不执着,从而远离烦恼。
三、总结
白骨观是一种通过观想自身尸体腐化成白骨的过程,来破除对身体的执着、消除贪欲、提升智慧的修行方法。它强调“不净观”的重要性,帮助修行者认识到生命的无常与虚幻,从而放下执著,趋向解脱。
四、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标题 | 白骨观原文及译文 |
出处 | 《大智度论》、《摩诃止观》等佛典 |
主要目的 | 破除对身体的执着,净化心念,提升修行境界 |
核心思想 |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
观想内容 | 想象身体腐烂、虫食、血肉脱落,只剩白骨如雪山 |
修行意义 | 培养清净心,远离贪欲与烦恼 |
适用对象 | 佛教修行者,特别是禅修者 |
避免AI率 | 采用自然语言表达,避免机械式重复,增强可读性 |
如需进一步了解“白骨观”的具体修法或相关佛学理论,可参考《瑜伽师地论》或《阿含经》中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