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是】“敏而好学”出自《论语·公冶长》,原句为:“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但后人常将“敏而好学”单独引用,作为形容一个人聪明且热爱学习的成语。
其实,“敏而好学”的完整出处并不是一句固定的对仗句,而是从孔子的教育理念中提炼出的一个成语。不过,在民间流传和文学创作中,有时会将其与“不耻下问”连用,形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搭配,用来形容一个人既聪明又勤奋好学,并且愿意向他人请教。
“敏而好学”一词源自《论语》,原意是指一个人在做事上敏捷,在言语上谨慎,并且能够不断向有道德的人学习,这被孔子称为“好学”。后人常将“敏而好学”与“不耻下问”连用,形成一种完整的表达方式,强调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虽然“敏而好学”并非一个完整的句子,但在实际使用中,它往往与“不耻下问”一起出现,以表达对学习精神的高度赞扬。
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 |
原文 |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常见搭配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含义 | 形容一个人聪明、勤奋好学,并且乐于向他人请教。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他人的学习态度或教育理念。 |
注意事项 | “敏而好学”本身不是完整句子,通常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敏而好学”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态度。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