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高适原文】《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代表作之一,属于边塞诗的经典之作。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与战斗场景,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士兵的同情。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一、
《燕歌行》以“燕”为地名,指代北方边塞地区,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事频繁的现实。诗歌分为多个段落,分别描写了将士出征、战场惨烈、思乡之情以及将领的无能。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起伏明显,既有对英雄的赞美,也有对战争残酷的批判。
二、原文节选(部分)
>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 羌笛葡萄夜,将军金甲夜不脱。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三、内容对比表格
内容分类 | 描述 |
作者 | 高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
体裁 | 古体诗(乐府诗) |
主题 | 边塞战争、将士悲壮、社会现实 |
风格 | 沉郁顿挫、语言质朴、情感深沉 |
结构 | 分段描写:出征、战斗、思乡、讽刺 |
思想内涵 | 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对将士的同情,对将领无能的批判 |
艺术特色 | 善用对比手法(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意象丰富(如“大漠”、“孤城”、“羌笛”等) |
四、结语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文学成就的代表作,也是唐代边塞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英勇与牺牲,也揭示了战争背后的荒谬与不公。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社会的复杂面貌,以及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