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巢之下岂有完卵的意思】一、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是一句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在一个整体遭受毁灭或严重打击的情况下,其中的个体也难以幸免。这句话最早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原意是说如果鸟巢被毁,里面的蛋自然也无法保全。
这句成语强调的是整体与个体之间的紧密联系,寓意着在面对重大危机或灾难时,个人的命运往往与集体息息相关。无论是家庭、组织、国家,还是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一旦发生崩溃或动荡,个体往往也会受到牵连。
在现代社会中,“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常被用来警示人们关注大局,增强团队意识和责任感,避免因小失大,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危机面前要团结一致,共同应对。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
出处 | 《后汉书·王允传》 |
字面意思 | 鸟巢倾覆,蛋怎能完好无损? |
比喻意义 | 整体遭遇破坏,个体也难逃厄运 |
使用场景 | 描述集体与个体命运紧密相连的情境 |
现代应用 | 强调团队合作、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感 |
类似成语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同舟共济 |
常见用法 | “公司濒临破产,员工也难以独善其身,真是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
三、结语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总结,更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启示。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不能只顾自身利益,而应关注整体的稳定与发展。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实现共赢与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