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记载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十国的历史,时间跨度长达1362年。这部巨著不仅是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也是后世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文献。
一、《资治通鉴》的时间范围总结
《资治通鉴》的成书始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年),历经19年完成,于1084年正式刊行。全书按年编次,以时间为线索,系统地记录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之间的历史事件。
其涵盖的朝代包括: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内容详实,史料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资治通鉴》时间范围一览表
起始年份 | 结束年份 | 历史时期 | 备注 |
公元前403年 | 公元959年 | 战国至五代十国 | 包括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
时间跨度约1362年 |
三、简要说明
《资治通鉴》之所以选择从战国开始,是因为这一时期标志着中国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也奠定了后世政治格局的基础。而结束于五代十国,则是因为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后来的宋朝统一奠定了基础。
司马光在编写此书时,注重“以史为鉴”的思想,旨在通过历史事件的叙述,为当权者提供治理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因此,《资治通鉴》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政治智慧的结晶。
四、结语
综上所述,《资治通鉴》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开始,一直到五代十国(公元959年),历时1300余年。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深刻反映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与政治智慧的经典之作。对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以及政治制度的人来说,这部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