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荦荦大端是什么意思】“荦荦大端”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本而万物之纪也。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万物之始,百物之宗,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其大者,如天之高,地之广,日月之明,风雨之顺,此则荦荦大端也。”
这个成语原意是指事物中主要的、关键的部分或道理,后来引申为事情的主要方面或重大问题。常用于形容在复杂的事物中抓住了核心或重点。
一、
“荦荦大端”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事物中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问题。它强调的是在众多细节中把握住最重要的内容。该词多用于书面语中,表达对事物本质或关键点的概括与提炼。
在现代使用中,“荦荦大端”常用来指某件事的核心内容、主要矛盾或重要方面。例如,在分析一个问题时,如果能抓住“荦荦大端”,就说明已经掌握了问题的本质。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荦荦大端 |
| 拼音 | luò luò dà duān |
| 出处 | 《庄子·天道》 |
| 含义 | 事物中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问题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核心内容的概括 |
| 近义词 | 关键问题、主要矛盾、核心内容 |
| 反义词 | 细枝末节、次要问题、琐碎细节 |
| 例句 | 在这次会议中,我们抓住了问题的荦荦大端,明确了下一步方向。 |
三、使用建议
- 适用场景:适用于正式场合、学术写作、政策分析等需要突出重点的语境。
- 避免滥用:不要在日常口语中频繁使用,以免显得过于书面化或不自然。
- 搭配使用:可与“抓住”“明确”“聚焦”等动词搭配,增强表达效果。
四、结语
“荦荦大端”虽源自古代典籍,但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具有重要的表达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应善于识别和把握其中的关键所在,从而更高效地进行判断与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