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而去之的而是什么意思】一、
“委而去之”的“而”是一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在古汉语中常用于连接两个动词或短语,表示动作之间的顺承关系。在“委而去之”这个短语中,“而”起到连接“委”和“去之”的作用,意思是“然后”或“接着”。
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在这段话中,“委而去之”意为“放弃城池而逃跑”,这里的“而”表示前后动作的承接关系。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含义 | 在句中的作用 | 例句 | 说明 |
| 委而去之 | 放弃城池而逃跑 | 整体为动词短语 | “委而去之” | 表示一种被动的行为,因无法坚守而撤退 |
| 而 | 连接词 | 表示动作的先后顺序 | “委” + “而” + “去之” | “而”在这里起连接作用,相当于“然后”、“接着” |
三、补充说明
在文言文中,“而”有多种用法,包括:
- 表并列:如“学而时习之”
- 表递进:如“敏于事而慎于言”
- 表承接:如“委而去之”
- 表转折:如“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因此,理解“而”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在“委而去之”中,“而”主要起到承接前一动作的作用,即“先委(放弃),然后去之(逃跑)”。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委而去之”的“而”并非实义词,而是起连接和承接作用的文言虚词,体现了古汉语中“而”的常见用法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