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简介】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晚号东涧老人,江苏常熟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他一生经历复杂,从明朝官员到降清再归隐,其人生轨迹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与士大夫命运的变迁。
钱谦益早年科举得中,官至礼部侍郎,但在崇祯年间因党争被贬。明亡后,他曾短暂降清,但不久又归隐乡里,专心著述。他的诗文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沉郁忧思之篇,尤其在诗歌创作上成就显著,被视为“虞山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在学术上也颇有建树,曾主持编纂《崇祯长编》,并著有《牧斋有学集》《绛云楼书目》等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钱谦益 |
| 字 | 受之 |
| 号 | 牧斋、东涧老人 |
| 出生年份 | 1582年 |
| 逝世年份 | 1664年 |
| 籍贯 | 江苏常熟 |
| 身份 | 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
| 官职 | 礼部侍郎 |
| 主要成就 | 诗歌创作、史学研究、藏书整理 |
| 代表作品 | 《牧斋有学集》《绛云楼书目》 |
| 人生阶段 | 明朝官员 → 降清 → 归隐 |
| 历史评价 | 明末清初重要文化人物,思想复杂,影响深远 |
钱谦益的一生充满矛盾与挣扎,他的选择与行为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困境。尽管他晚年归隐,但仍以笔为剑,留下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成为明清之际文化传承的重要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