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介绍】一、
《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以深情寄托为主题的七言绝句。全诗通过描绘夜雨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语言含蓄婉转,情感真挚动人,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抒情小诗的经典之作。
该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在教学和文学欣赏中,常被用作理解古诗情感表达和语言艺术的重要文本。
二、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表格
项目 | 内容 |
原文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作者 | 李商隐(唐代) |
体裁 | 七言绝句 |
创作背景 | 此诗写于李商隐滞留巴蜀期间,因思念远在北方的亲人或友人而作。诗中“君”可能指妻子、朋友或亲人,具体对象不详。 |
字词注释 | - 君:指对方,可能是诗人所思念的人。 - 归期:回家的日期。 - 巴山:泛指四川一带的山地,诗中指诗人所在之地。 - 涨秋池:秋雨使池水上涨,象征愁绪渐深。 - 何当:何时才能。 - 共剪西窗烛: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象征温馨团聚。 - 却话:再谈,回头再说。 |
白话翻译 |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却没有明确的日期;巴山的夜雨让秋天的池塘水位上涨。 什么时候我们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再回忆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
诗歌赏析 | - 情感真挚:全诗围绕一个“思”字展开,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 - 情景交融:通过“夜雨”、“秋池”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烘托出内心的忧愁。 - 虚实结合:前两句写现实处境,后两句设想未来团聚的情景,形成强烈对比,增强情感张力。 - 语言含蓄:全诗没有直接表达思念之情,而是通过景物描写和想象来传达,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婉约风格。 |
三、结语
《夜雨寄北》虽篇幅短小,但情感深厚,意境悠远,是李商隐抒情诗中的精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在阅读与教学中,这首诗常被用来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美与情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