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问答 >

退避三舍是关于谁的典故

2025-10-12 23:17:41

问题描述:

退避三舍是关于谁的典故,有没有人在啊?求别让帖子沉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2 23:17:41

退避三舍是关于谁的典故】“退避三舍”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主动让步、避免冲突的行为。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涉及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君主。

一、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讲述的是晋文公重耳在城濮之战中,为遵守诺言而主动后退三舍(一舍为三十里),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这一行为不仅展现了晋文公的诚信,也体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智慧和政治远见。

该典故主要围绕晋文公重耳展开,是他与楚国之间的战争中发生的关键事件。

二、表格展示

项目 内容
典故名称 退避三舍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主要人物 晋文公重耳、楚成王
故事背景 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晋文公为守信而退兵
退避原因 遵守战前承诺,避免失信于人
退避距离 三舍(约90里)
结果 晋军以退为进,最终大败楚军
成语含义 形容主动让步、以智取胜
历史意义 展现了诚信与战略的结合,成为后世典范

三、延伸理解

“退避三舍”不仅仅是一个战术动作,更是一种政治智慧的体现。晋文公在战前曾答应楚国将领子玉,如果交战将“退避三舍”,后来他真的做到了。这种言行一致的态度赢得了诸侯的尊重,也为晋国赢得了一场关键的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复杂的局势中,有时候“退”并不是软弱,而是为了更好地“进”。同时,它也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战争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应做到言而有信。

结语:

“退避三舍”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经典战役,更是中华文化中“以德服人、以智取胜”的生动体现。通过了解这一典故,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智慧与现代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