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弩之末的含义】“强弩之末”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韩信列传》。原意是指强劲的弓弩到了最后阶段,力量已经衰竭,射出的箭无法穿透织物。后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气势到了尽头,已经无力回天,处于衰弱或即将崩溃的状态。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强弩之末 |
| 出处 | 《史记·韩信列传》 |
| 原意 | 强劲的弓弩到了最后,力竭不能穿鲁缟(薄绢) |
| 比喻意义 | 强大的力量或气势到了尽头,已无力回天 |
| 使用场景 | 描述事物或势力走向衰落、不可逆转的态势 |
二、成语解析
“强弩之末”中的“弩”是一种古代的强力弓箭武器,其射程远、威力大。但即便是最强劲的弩,在发射之后,随着能量的消耗,最后一箭的力量也会大大减弱。因此,“强弩之末”不仅形容物理上的力量衰减,也常用于比喻人的精力、事业、国家实力等在达到顶峰后逐渐衰退的状态。
该成语带有一定的消极意味,强调事物发展到极限后的无力感和不可逆转性。它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组织、团队、国家或个人在经历了辉煌之后,因各种原因而逐渐失去原有的优势与影响力。
三、使用示例
1. 历史背景:如秦朝后期,虽然国力强大,但因暴政和民不聊生,最终导致强弩之末,迅速灭亡。
2. 商业领域:某公司曾一度风头无两,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内部管理问题,逐渐陷入强弩之末的困境。
3. 个人发展:一个人年轻时充满激情与活力,但随着年龄增长和外部环境变化,可能进入强弩之末的状态。
四、相关成语对比
| 成语 | 含义 | 与“强弩之末”的关系 |
| 落花流水 | 形容衰败或散乱 | 类似,但更侧重于混乱状态 |
| 力不从心 | 心有余而力不足 | 侧重主观意愿与客观能力的矛盾 |
| 日薄西山 | 太阳接近西山,比喻接近灭亡 | 更强调时间流逝与衰落过程 |
五、结语
“强弩之末”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深刻概括。它提醒人们,任何强大的力量都有其极限,面对衰落时应理性看待,及时调整方向,避免走入不可挽回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