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人物故事20字(关于读书的人物故事)
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关于读书的人物故事20字,关于读书的人物故事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2、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3、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4、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5、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6、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7、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8、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9、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10、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11、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12、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13、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14、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15、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16、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17、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18、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19、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20、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21、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22、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23、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24、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25、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26、”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7、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28、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29、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30、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31、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32、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33、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34、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35、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36、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37、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38、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39、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40、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41、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42、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43、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44、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45、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46、刘绮燃荻读书 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47、苏廷吹火读书 “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
48、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其苦如此。
49、”常林带经耕锄 汉末常林,“性好学,带经耕锄。
50、其妻常自馈饷之,林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51、”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52、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53、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54、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55、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56、此事被传为佳话。
57、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
58、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59、管宁割席分坐 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
60、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
61、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
62、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匡衡凿壁偷光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
63、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64、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65、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66、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67、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68、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69、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70、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71、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72、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73、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74、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75、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76、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77、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78、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79、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80、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81、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82、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
83、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84、屈原洞中苦读 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85、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