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是什么意思】“春寒料峭”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春天初期天气依然寒冷,让人感到凉意。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早春时节的气温特点,带有诗意和文学色彩。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春寒 | 春天的寒冷 |
料峭 | 形容微寒、不温不火的样子 |
整体意思是:春天刚开始时,天气仍然寒冷,令人感到微微的寒意。
二、成语来源与用法
- 出处: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三月》诗:“春寒料峭轻寒雨。”
- 使用场景:多用于描写早春时节的天气,也可用于比喻事物初现时的冷清或不成熟状态。
- 感情色彩:中性偏冷,常带有一种淡淡的诗意或忧郁感。
三、相关词语对比
成语/词语 | 含义 | 与“春寒料峭”的关系 |
春暖花开 | 春天温暖,花儿盛开 | 对比“春寒料峭”,表示天气转暖 |
冬暖夏凉 | 冬天温暖,夏天凉爽 | 与“春寒料峭”无直接关联 |
乍暖还寒 | 天气忽冷忽热 | 与“春寒料峭”相近,都形容春天气温不稳定 |
四、实际应用举例
1. 文学作品:
“春寒料峭,细雨如丝,走在小巷中,别有一番韵味。”
2. 日常表达:
“虽然已经进入三月,但春寒料峭,大家还是穿得厚厚的。”
五、总结
“春寒料峭”是描述春天初期天气寒冷的一种表达方式,既有自然现象的描写,也常被赋予情感色彩。在写作中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添语言的美感和意境,使文章更具文学气息。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春寒料峭 |
含义 | 春天初期天气寒冷,令人感到微寒 |
出处 | 唐代李贺《三月》 |
使用场景 | 描写早春天气或事物初现时的状态 |
情感色彩 | 中性偏冷,带诗意 |
相关词 | 春暖花开、乍暖还寒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春寒料峭”不仅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更是一种文化意象,体现了人们对季节变化的细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