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落平阳被犬欺整首诗】一、
“虎落平阳被犬欺”是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的《谗书·时西京》。原诗为:
> “龙失水则蝼蚁敢吞,虎失势则犬马敢争。”
后人将此句引申为“虎落平阳被犬欺”,意指强者一旦失去权势或优势,就会遭到弱者的轻视甚至欺负。
这句话常用于形容人在失势之后,昔日的尊贵地位不复存在,反而被曾经不屑一顾的人所欺凌。它不仅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也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提醒人们要居安思危、珍惜当下。
二、原文与解析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唐代罗隐《谗书·时西京》 |
原句 | “龙失水则蝼蚁敢吞,虎失势则犬马敢争。” |
引申句 | “虎落平阳被犬欺” |
含义 | 强者失去权势后,会受到弱者的欺负 |
使用场景 | 形容人失势后的处境、人生无常、警示意义等 |
文化影响 | 广泛用于文学、影视、日常语言中,具有深刻寓意 |
三、延伸理解
“虎落平阳被犬欺”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比喻,更是一种人生哲理。它提醒我们:
- 权力和地位并非永恒,一旦失去,可能面临意想不到的困境;
- 做人要有远见,不要只看眼前利益;
- 尊重他人,善待弱者,因为谁也无法预料未来的变数。
四、结语
“虎落平阳被犬欺”虽是古语,但其背后蕴含的道理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保持谦逊与自省,才是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