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弩之末的解释是什么意思】“强弩之末”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韩信列传》。原意是指强劲的弓弩射出后,箭矢已经到达飞行的终点,力量已尽,无法再穿透织物。后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事物发展到衰竭阶段,虽仍有余力,但已无力回天,难以维持原有的状态或发挥应有的作用。
“强弩之末”形象地描述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达到顶点后逐渐衰落的状态。它强调的是“最后阶段”的无力感和不可逆转的趋势。常用于形容一个势力、计划、情绪或行为等到了极限,即使还有一定的能量,也无法再继续推进或取得成效。
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强弩之末 |
| 出处 | 《史记·韩信列传》 |
| 原意 | 强劲的弓弩射出后,箭矢到达终点,力量耗尽,无法穿透织物。 |
| 比喻意义 | 比喻事物发展到衰竭阶段,虽有余力,但已无法维持原有状态或继续推进。 |
| 使用场景 | 描述势力、计划、情绪、行为等处于衰落或极限阶段的情况。 |
| 近义词 | 力不从心、江河日下、强弩之末、尾大不掉 |
| 反义词 | 如日中天、蒸蒸日上、势如破竹、锐不可当 |
| 例句 | 这个公司虽然还在运转,但已是强弩之末,难以为继。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强弩之末”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对现实现象的形象概括。它提醒人们,在面对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时,要具备清晰的认知和应对策略,避免盲目乐观或过度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