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靡怎么念、什么意思】“荼靡”是一个较为文雅的词语,常出现在诗词或文学作品中。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时,可能会因为字形复杂而不知道如何发音和理解其含义。本文将对“荼靡”的读音、意思进行详细说明,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便于读者快速掌握。
一、读音解析
“荼靡”中的两个字分别是“荼”和“靡”。
- 荼(tú):读音为 tú,第二声。
- 靡(mí):读音为 mí,第二声。
因此,“荼靡”的正确读音是 tú mí。
二、词语解释
“荼靡”原指一种花,即木芙蓉,在古代也被称为“拒霜花”。这种花通常在秋末冬初开放,象征着盛极而衰、繁华将尽的意境。
在文学中,“荼靡”常用来比喻事物发展到顶点后逐渐走向衰落,带有淡淡的哀愁与感慨之情。例如:
> “开到荼蘼花事了,一春风雨费评章。” —— 宋·王淇《暮春》
这句诗表达了春日将尽、百花凋零的景象,也暗含人生盛极而衰的哲理。
三、常见用法与语境
使用场景 | 举例 | 含义 |
文学作品 | “花开荼蘼,终归于寂。” | 表示美好事物的终结或消逝 |
诗词引用 | “荼蘼不独春光惜,也叫花铃作雨声。” | 描写花开花落,寄托情感 |
现代语境 | “这段感情就像荼蘼一样,开得绚烂却终究要谢。” | 比喻爱情或事业的兴衰 |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荼靡 |
读音 | tú mí |
字义 | 原指木芙蓉花,引申为事物盛极而衰 |
词性 | 名词/形容词(多用于文学语境) |
常见用法 | 比喻事物的终结、盛极而衰、繁华落尽 |
文化寓意 | 带有哀婉、感慨、哲理意味 |
出处 | 多见于古诗词,如宋代王淇《暮春》 |
五、小结
“荼靡”虽然字形略显生僻,但在古典文学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了解它的读音和意义,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诗文时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