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邑道中古诗解释】《襄邑道中》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流露。
一、诗歌原文
> 襄邑道中
> 风光不与四时同,
> 草木无情亦自红。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二、诗歌解释总结
诗句 | 解释 |
风光不与四时同 | 自然景色与四季不同,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或异常的景象。 |
草木无情亦自红 | 即使草木没有感情,也依然绽放出红色,暗示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 |
野径云俱黑 | 野外的小路被乌云笼罩,显得昏暗。 |
江船火独明 | 在江面上,只有船只上的灯火明亮,形成鲜明对比。 |
三、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寂与沉思的情绪。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中“野径云俱黑”与“江船火独明”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也象征着希望与孤独并存的情感状态。
四、创作背景(简要)
陈与义是北宋末南宋初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婉约的描写。《襄邑道中》可能写于他南渡途中,反映了他在旅途中的心境变化与对自然的感悟。
五、总结
《襄邑道中》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的诗作,语言简洁却意蕴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