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炳千秋什么意思】“彪炳千秋”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功绩或事迹非常显著,能够流传千古、被后人铭记。这个成语多用于对历史人物、伟人或具有重大贡献者的赞美。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彪炳千秋 |
拼音 | biāo bǐng qiān qiū |
出处 | 《汉书·董仲舒传》:“夫不学,则见于文辞,虽有大材,不能自达;若能学之,则其德行,可以彪炳千秋。” |
含义 | 形容人的功绩或品德极为显著,能够流传千年,被人铭记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历史、文学、评价人物时使用 |
近义词 | 流芳百世、名垂青史、永垂不朽 |
反义词 | 遗臭万年、湮没无闻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历史人物评价:如“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彪炳千秋,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
2. 文化成就:如“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成就,彪炳千秋,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3. 现代人物表彰:如“他一生致力于科研,成果彪炳千秋,为国家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三、成语来源简析
“彪炳”意为光辉灿烂、显赫突出;“千秋”指极长的时间,比喻流传久远。该成语最早出自西汉时期董仲舒的著作,用来强调通过学习和修养,可以达到令人敬仰的境界。
四、总结
“彪炳千秋”是一个褒义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功绩、品德或成就足以流传千古,受到后人的尊敬与纪念。它不仅适用于古代人物,也可以用于现代杰出人物的评价,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结语:
“彪炳千秋”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高度肯定,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立德、立功、立言”的重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那些值得尊敬的人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