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守信的原文和翻译】在古代汉语中,“范式守信”是一个体现诚信与礼仪的重要典故,出自《后汉书·范式传》。范式是东汉时期一位以诚信著称的人物,他的故事常被用来教育后人要言而有信、重情重义。
一、原文内容
《后汉书·范式传》节选:
> “范式字巨卿,少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游太学,结为生死之交。后别,谓曰:‘后二年当还,当以鸡黍相待。’式曰:‘诺。’后二年,劭果以鸡黍待之。式亦如期而至。”
这段文字讲述了范式与张劭之间的深厚友谊。两人约定两年后相见,范式果然如期而至,展现了极高的诚信。
二、翻译内容
译文:
范式,字巨卿,年轻时与汝南的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两人一同在太学读书,结下了生死之交。分别时,张劭对范式说:“两年后我回来,你一定要来我家吃饭。”范式答应了。两年后,张劭果然准备了鸡肉和米饭等食物等待他。范式也如约前来。
三、总结与对比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后汉书·范式传》 |
作者 | 范晔(东汉史学家) |
人物 | 范式(字巨卿)、张劭(字元伯) |
主题 | 诚信、友情、守信 |
原文关键词 | 结为生死之交、后二年当还、鸡黍相待、诺、如期而至 |
核心思想 | 人应遵守承诺,讲求信用,朋友之间应真诚相待 |
现代启示 | 在现代社会中,诚信依然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
四、延伸思考
“范式守信”的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诚信的重视,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在当今社会,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这种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了解和学习“范式守信”的故事,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中的道德观念,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培养自己的诚信品质,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