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是什么意思】“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是古代军事家孙武在论述战争策略时提出的重要原则。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方兵力是敌人的十倍,就可以包围敌人;如果是敌人的五倍,就可以进攻敌人。它强调了兵力对比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根据敌我力量悬殊程度采取不同作战方式的策略。
一、原文出处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原文如下:
>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这段话阐述了在不同兵力对比下应采取的作战策略,体现了孙子“以弱胜强”的战略思想。
二、逐句解释
原文 | 解释 |
十则围之 | 如果我方兵力是敌人的十倍,就包围敌人,使其无法逃脱或求援。 |
五则攻之 | 如果我方兵力是敌人的五倍,就主动进攻敌人,以压倒之势取胜。 |
倍则分之 | 如果我方兵力是敌人的两倍,就将敌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
敌则能战之 | 如果双方兵力相当,就正面交战,不能退缩。 |
少则能逃之 | 如果我方兵力比敌人少,就要及时撤退,保存实力。 |
不若则能避之 | 如果我方兵力远不如敌人,就应该避开战斗,避免无谓牺牲。 |
三、总结分析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不仅是古代战争的指导原则,也适用于现代的资源分配、竞争策略和管理决策。它强调了以下几个核心思想:
1. 力量对比决定战术选择
在任何对抗中,首先要评估自身与对手的实力差距,再决定采取何种策略。
2. 优势要最大化利用
当我方处于绝对优势时,应充分利用兵力优势,采取围困或攻击等高效手段。
3. 劣势时要灵活应对
若处于劣势,应避免硬拼,转而寻求其他途径,如避战、诱敌、分化等。
4.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战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不可死守教条。
四、现实应用举例
场景 | 应用说明 |
商业竞争 | 如果一个企业市场份额远大于竞争对手,可以采取市场封锁或收购策略;若略占优势,可进行正面竞争。 |
军事行动 | 在战场上,若己方兵力充足,可实施包围战术;若兵力稍优,可发起进攻。 |
个人发展 | 在职场中,若自己能力远超他人,可主动承担更多责任;若能力接近,需加强自身竞争力。 |
五、结语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不仅是一句军事格言,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教会我们在面对挑战时,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做出最优选择,既不过于冒进,也不盲目退缩。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