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以及出处是什么小心翼翼】一、
“小心翼翼”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做事非常谨慎、小心,生怕出错。这个词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描述对某件事情的重视程度或对结果的担忧时。
“小心翼翼”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最早见于《诗经》中的一句诗,后来在历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引用和使用。该词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谨慎”这一品质的重视。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小心翼翼”的含义与出处,以下将通过表格形式进行详细说明。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小心翼翼 |
拼音 | xiǎo xīn yì yì |
含义 | 形容做事非常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马虎或疏忽。 |
近义词 | 谨慎、小心、谨言慎行、战战兢兢 |
反义词 | 马虎、鲁莽、粗心大意、轻率 |
出处 | 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弁》:“小心翼翼,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用法 | 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多用于描述人的态度或行为。 |
例句 | 他在处理这份文件时表现得小心翼翼,生怕出错。 |
文化意义 | 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谨慎、稳重、敬畏的态度,反映了传统价值观中的“慎独”思想。 |
三、结语
“小心翼翼”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态度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重要事务时应保持审慎和责任感。了解其出处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素养。